《聖經》中’死於自我’是什么意思?
“死於自我”的概念貫穿了新約聖經。它表達了天主教徒生活的真諦,即我們背起十字架跟隨基督。死於自我是重生的一部分;舊的自我死了,新的自我活過來(若望福音3:3-7)。信徒不僅在得救時重生,而且在成聖的過程中,我們也繼續死於自我。因此,死於自我既是一個一次性的事件,也是一個終生的過程。
耶穌多次對門徒說要背起十字架(死亡的工具)跟隨他。祂清楚地表明,如果有人要跟隨祂,就必須否認自己,這意味放棄自己的生命——在精神上,象徵性地,甚至在必要時,放棄身體。這是成為基督跟隨者的先決條件,基督宣稱,試圖拯救我們屬世的生命會導致我們在國度里失去生命。但那些願意為祂的緣故放棄生命的人,會找到永生(瑪竇福音16:24-25;馬爾谷福音8:34-35)。事實上,耶穌甚至說,那些不願意為祂犧牲生命的人不能成為祂的門徒(路加福音14:27)。
聖洗儀式表達了信徒對舊的、罪惡的生活方式的承諾(羅馬書6:4-8),并在基督內重生為新的生命。在天主教的洗禮中,倒聖水中的動作象徵死、與基督埋葬和復活。洗禮使我們在基督的死和復活中與基督相認,象徵性地描繪了信徒的整個生命,即死於自我,為替我們死的基督而活(迦拉達書2:20)。
保祿向迦拉達人解釋了死於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已經 “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保祿不再活着,而是基督在他內活着。保祿的舊生命,帶着犯罪的傾向和跟隨世界的方式,已經死了,新的保祿是基督的住處,基督在他內并通過他活着。這并不是說,當我們 “向自我死”的時候,我們變得不活躍或不敏感,也不覺得自己已經死了。相反,向自我死意味舊生命的東西被置之死地,尤其是我們曾經從事的罪惡方式和生活方式。”凡屬於耶穌基督的人,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慾釘在十字架上了。”(迦拉達書5:24)。我們曾經追求自私的快樂,現在我們以同樣的熱情追求天主所喜悅的東西。
聖經中從來沒有把對自我的死亡描繪成基督徒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這是重生的現實;沒有人能夠來到基督面前,除非他願意看到自己的舊生命與基督同釘在十字架上,并開始在順服祂的情況下重新生活。耶穌把那些試圖一部分活在舊生活中,一部分活在新生活中的冷淡的跟隨者描述為他要吐出來的人(默示錄3:15-16)。這種冷淡的狀況是教會今天許多教徒的特點。冷淡是不願意死於自我,不願意為基督而活的表現。對天主教徒來說,向自我死亡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通往永生的選擇。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