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禱”

“晚禱”

天主教中 “晚禱”一詞的含義是什么?

晚禱一詞源自希臘文 “hespera”和拉丁文 “傍晚”。它是東方天主教(和其他宗教)教規時間禮儀中的日落晚禱儀式。

在羅馬天主教會,晚禱是教會官員和信徒共同進行的一系列晚禱。

晚禱可追溯到公元 530-543 年《聖本篤規程》成書的六世紀。

(譯)

伏洛尼加為耶穌擦臉

伏洛尼加為耶穌擦臉

在十字架第六站,伏洛尼加為耶穌擦臉。這源自何處?我在《聖經》中找不到任何相關記載。

聖經中沒有任何關於伏洛尼加為耶穌擦臉的記載。這一事件的起源可以在中世紀的文獻中找到,這些文獻提供了伏洛尼加將她的面紗給耶穌擦臉的細節,當時耶穌正在髑髏地走向死亡。因此,面紗上有耶穌臉部的印記。

(譯)

天主教徒為什么要瞻仰十字聖架?

天主教徒為什么要瞻仰十字聖架?

聖周期間敬拜十字聖架的目的是什么?

敬拜十字聖架起源於 326 年。聖海倫(Saint Helen)在耶路撒冷朝聖時,發現了一塊原十字架的碎片。從那時起,每逢耶穌受難日,天主教徒都會瞻仰十字聖架。

按照慣例,主教會將十字聖架的遺物放在耶穌受難禮拜堂的桌子上。信徒們會走近它將眉毛、眼睛和嘴唇觸碰在木頭上神父會說: “看哪,十字架之木”。

天主教徒崇敬十字架(十字架上有基督的身體),并不意味他們崇敬一件物品,而是崇敬它所代表的意義。我們跪在十字架前親吻它,是對作為我們救贖工具的主的十字架的最高敬意。鑒於十字架與耶穌的獻祭密不可分,我們對神聖的十字架表示敬意,實際上就是在崇敬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申明:’基督啊,我們崇拜你,我們祝福你,因為你用你的十字聖架救贖了世界。

我引用 1908 年《天主教百科全書》中的如下內容:

“公元 787 年,尼西亞第二次大公會議為了改革弊端和結束聖像破壞論的爭論而召開,一勞永逸地確定了天主教在這一點上的教義和紀律。大公會議規定,信眾應崇敬 “珍貴而有生命力的十字架”,以及基督、聖母和聖徒的肖像或形象。但大公會議指出,我們決不能對這些對象給予 “根據信仰的教導,只屬於神性…… ”的崇拜。

“對肖像的敬意會傳遞給原型;崇拜肖像的人,也就是崇拜肖像所代表的人。因此,我們聖父的教義具有全部效力:從地球的一端到另一端都接受了福音的神聖天主教會的傳統”。869 年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的第八次大公會議重申了這一法令(can. iii)。大公會議明確區分了對十字架的 “敬意”(aspasmos)和 “崇敬”(proscynesis),以及不應該對十字架的 “真正崇拜”(alethine latreia)。聖像破壞論者的偉大對手西奧多-斯圖蒂特(Theodore the Studite)也對 “相對崇拜”(proskynesis schetike)和 “真正崇拜 ”做了非常精確的區分。

“同樣,應該注意的是,對聖像和聖物的崇敬并不是對天主的崇拜,而是尼西亞第二次大公會議所教導的,是對聖像或聖物的相對崇敬,指的是它所代表的事物。同樣的教義在托斯卡納大公會議第二十五屆會議上也得到了重申。特倫特大公會議第 XXV 次會議重復了完全相同的教義: “崇敬聖像并不是因為人們相信聖像中蘊含着某種神性或力量,因此必須崇敬聖像,也不是因為我們應該向聖像祈求什么,更不是因為我們應該寄托於聖像,就像古代的外邦人把希望寄托於偶像一樣,而是因為對聖像的敬意是指聖像所代表的原型; 因此,通過我們親吻和敬拜的聖像,我們可以崇拜基督,敬仰聖人,因為這些聖像與他們相似。 ”

(譯)

梵二會議公布的文件

梵二會議公布的文件

梵二會議發布了多少份文件?

梵二共發布了三類十六份文件。它們是:

憲章

詔書

聖訓集

聖訓集

聖訓集

宣言

懺悔教育

聖母進殿派

人的尊嚴

法令

Ad Gentes

長老會法令

使徒行傳

全人類的抉擇

完美仁愛

主耶穌基督

統一世界

東方教會

奇跡之間

(譯)

梵蒂岡城

梵蒂岡城

什么是梵蒂岡城?

梵蒂岡城,正式名稱為梵蒂岡城國,是羅馬城內一塊有圍牆的飛地。梵蒂岡城面積約 44 公頃(110 英畝),人口 842 人,是世界上面積和人口最小的國際公認的獨立國家。

它是一個教會或聖職君主制國家,由羅馬主教(教宗)統治。國家最高官員均為來自不同國家的天主教神職人員。自 1377 年教宗從阿維尼翁返回以來,他們一般居住在現在的梵蒂岡城內的使徒宮,但有時也會居住在羅馬的奎里納宮或其他地方。

梵蒂岡城有別於羅馬教廷,后者的曆史可追溯到基督教早期,是全球 12 億拉丁和東方天主教信徒的主要主教轄區。而梵蒂岡城是根據羅馬教廷與意大利於 1929 年簽訂的《拉特蘭條約》建立的獨立城邦,該條約將梵蒂岡城視為一個新的創造,而不是先前包括意大利中部大部分地區、規模大得多的教宗國(756-1870 年)的殘余。根據條約條款,羅馬教廷對該城邦擁有 “完全所有權、專屬統治權、主權權力和管轄權”。

(譯)

輸精管切除朮

輸精管切除朮

關於輸精管切除朮,您能告訴我些什么?天主教徒可以為了節育而進行輸精管結扎手朮嗎?

輸精管結扎朮是用於男性絕育的醫療程序。在輸精管結扎朮中,男性的 “輸精管 ”被切斷并燒灼,以防止精子在性交時射出。輸精管結扎朮是一種永久性的節育方法。

天主教會對輸精管結扎朮和一般節育措施的看法相當明確。虔誠的天主教徒不會接受輸精管結扎朮或任何形式的節育措施。輸精管結扎朮是彌天大罪。

天主教會教導說,任何形式的節育都違背神聖天主教會的信條。羅馬天主教會教導單身者應避免任何形式的性關系,婚姻中的生育能力是你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任何形式的人工避孕都違背了教會的教義。在教會看來,性關系是婚姻誓言中愛的終極表達。

如果您曾做過輸精管結扎手朮,但后來加入了天主教信仰,您必須向神父懺悔您的罪過,如果這不會給您和您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您應該研究輸精管結扎逆轉手朮。如果會給家庭帶來負擔,你應該向教會申請豁免。

(譯)

來自胎兒細胞的疫苗

來自胎兒細胞的疫苗

學校最近建議所有適齡兒童的家長必須接種風疹疫苗。據我所知,這種疫苗是用流產嬰兒的胎兒細胞制造的。天主教會對此有何教義?如果培養物是用墮胎的副產品制備的,父母是否應該讓他們的孩子接種疫苗?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免疫接種是墮胎的直接后果,而不僅僅是間接后果,所以天主教會不批准這種接種。使用明知是用胎兒細胞研制的疫苗是不道德的,無論這種疫苗能帶來多大的益處。

天主教會教導其成員,無論如何都不能使用墮胎的副產品。他們這樣做是在助長對無辜者的大屠殺。

如果民法強制規定必須接種這種疫苗,那么父母就有義務本着良心反對用這種不道德的方式為子女接種疫苗。

(譯)

被定罪的疫苗

被定罪的疫苗

您是否有一份因使用流產胎兒細胞系產品而被定罪的疫苗清單?

以下是 2013 年 5 月列出的因使用流產胎兒細胞系產品而受到譴責的疫苗名單,但有符合道德標准的替代品。

急性呼吸道
水痘
囊性縴維化
血友病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和傷寒
預防感染
麻疹/腮腺炎/風疹
麻疹-風疹
流行性腮腺炎-風疹
風疹
麻腮風+水痘
小兒麻痺症
脊髓灰質炎復合疫苗(DTaP+脊髓灰質炎+HiB)
狂犬病
類風溼關節炎
帶狀皰疹
天花
開發中
流感
禽流感
豬流感
Sly Sumptom 藥物

[來源:http://www.cogforlife.org]

(譯)

天主教引座員/平信徒迎賓員

天主教引座員/平信徒迎賓員

自從梵二會議以來,我注意到天主教會實施了接待的事工,而在此之前是不存在的,也不需要這種事工。這項事工包括引座員或平信徒迎賓員,在教友來教堂時在門口迎接他們。

我走遍全國,在不同城市的許多教堂參加過彌撒,我注意到大多數引座員/平信徒迎賓員都有共同點。他們是“”

– 完全不尊重天主的殿堂、
– 他們完全不理解天主之殿中的 “安靜”、
– 他們尋求關注和名聲、
– 他們有擁抱所有人的壞習慣,包括那些不喜歡擁抱陌生人的人、
– 等等。

我的問題是,為什么天主教會允許自己的標准降低到這種不可接受的程度?聖母教堂曾經是一個充滿敬畏和崇拜的地方,而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充滿干擾、不尊重和感覺(感情和擁抱)的地方。總之,引座員/平信徒似乎是撒旦破壞天主教崇拜的內部工具。

我必須說,你的陳述非常好。數以百計的天主教徒都表達了您上述的擔憂,他們對款待事工深惡痛絕,認為這是個毫無用處的事工。天主教徒已經在沒有接待服務的情況下生存了兩千年,為什么現在還需要接待服務呢?事實上,他們并不需要!這是一項在天主教會中造成許多分裂的事工,因為大多數引座員/平信徒都沒有尊重那些在彌撒之前來教堂祈禱的人。許多人不喜歡被陌生人擁抱,他們利用天主教會來施展他們夸大的感官之罪。

也許現在是天主教會重新評估款待事工及其效用的時候了。也許是時候讓一些教區的主教停止這項事工了,看看聖神在沒有這項事工的情況下將如何引導天主教會。

(譯)

TRIREGNO

TRIREGNO

什么是 Triregno,它有什么用途?

Triregno 又稱教宗頭冠,是天主教會教宗從 8 世紀到 20 世紀中期一直佩戴的王冠。教宗保羅六世(Paul VI)最后一次佩戴頭冠是在 1963 年,而且只是在他執政之初。

頭冠這一名稱指的是整個頭飾,無論曆代有多少皇冠、圓環或冕旒裝飾其上,而 14 世紀時的三層形式也被稱為 triregnum、triple tiara 或 triple crown。

8 世紀和 9 世紀教宗頭冠的名稱包括 camelaucum、pileus、phrygium 和 pileum phrygium。

從 1143 年到 1963 年,在教宗加冕儀式上,教宗頭冠被莊嚴地戴在教宗頭上。現存的教宗頭冠均為三重式,最古老的是 1572 年的,其他的也不早於 1800 年。

三重頭冠與聖伯多祿的兩把交叉鑰匙相結合的圖案一直被用作教宗的象徵,并出現在教宗的文件、建筑和徽章上。

[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pal_tiara]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