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撒期間改變 ‘信經’ 的詞
在彌撒期間神父和(或)教區不得以任何原因或在任何情況下改變 ‘信經’ 的詞。
天主教法典規禁止禮儀期間改變詞語。
天主教法典 # 846
1 項 – 在舉行聖事時,應忠實地遵守主管當局批准的禮儀書;因此任何人不得擅自增添、減少、或改變之。
2 項 – 聖職人應依其所屬禮儀舉行聖事。
(譯)
彌撒期間改變 ‘信經’ 的詞
在彌撒期間神父和(或)教區不得以任何原因或在任何情況下改變 ‘信經’ 的詞。
天主教法典規禁止禮儀期間改變詞語。
天主教法典 # 846
1 項 – 在舉行聖事時,應忠實地遵守主管當局批准的禮儀書;因此任何人不得擅自增添、減少、或改變之。
2 項 – 聖職人應依其所屬禮儀舉行聖事。
(譯)
彌撒祝聖期間耶穌临在的时刻
在天主教徒中,對耶穌在彌撒聖祭中真實臨的時間,有不同的信念。有些人相信這是在 “聖神的召喚” 時,有些人相信是在主禱文時。另一些人相信,當神父舉起成為基督身體的面餅時。哪個是正確的?
耶穌在彌撒聖祭祝聖期間親臨的時間是當神父說,“你們大家拿去吃: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 當面餅成為耶穌的身體時,耶穌完全臨在。
(譯)
效果
我們分享基督聖體聖血的效果是改變我們成為所領受的。
——教宗聖大良
勇德是什麽?
勇德是倫理的德行,它確保人在困境中有毅力,在追求善時有恆心。勇德堅定人的主意,在倫理生活中力拒誘惑,克服困難。勇德使人能夠克勝恐懼,視死如歸,冒險犯難,甘受迫害。勇德能夠使人為了維護正義的事,甘願放棄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上主是我的勇力與歌
詠」(詠118:14)。「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天主教教理 1808)
启示
在旧约中,新约处于隐藏的状态;在新约中,旧约处于启示的状态。
——圣奥斯定(譯)
為何聖痕(五傷)以不同的方式出現?
很明顯,關於聖痕能給出或找到很少肯定的理由。甚至不能肯定聖痕(受難的傷痕)在基督的身體上看上去是怎樣的。但是我們知道出現在所有被相信有聖痕的人身上的聖痕是不一樣的。
例如,一種聖痕只有茨冠會造成的傷痕。兩個人只有肋傍的傷痕。有的人在左邊有長矛的傷痕(比奧神父),另一人在右邊(聖方濟亞西西)。一個人在手腕有傷痕,其它人在手掌裏。
是不是值得注意有更多女人比男人有聖痕?我們能從大多數聖痕來自多明我會和方濟各會的事實得出什麽結論?為什麽說有些聖人有聖痕,但不是所有有聖痕的人都是聖人?
在聖痕中,伊恩威爾遜搜索自然的解釋。在他提出的可能性中一些內部機能比得上在壓力下產生的物種進化的適應。
威爾遜在他的研究中注意到一些看上去確定有初期聖痕——基本上和耶穌的一致。威爾遜最終指出,“真正吸引人的特徵是引發目測機制整合的非常精確性。聖痕已被精確地保持符合一個有聖痕者喜愛的耶穌受難的傷口。或者可以取得一個確切的形狀,例如十字架。”
看上去暗示聖痕可能根據主觀搆想或想象的方式出現。(譯)
法蒂瑪聖母的‘朝聖者聖像’是什麽?
1967年教宗保祿六世在法蒂瑪降福了几尊描繪萬福童貞聖母發顯給几個孩子的聖像。其中之一被帶到加拿大。它以加拿大國家朝聖者童貞聖像而眾所周知。這尊像被加拿大法蒂瑪十字軍作為‘朝聖之旅’迎到不同教區和世界各地。
聖像的出現提供祈禱和奉獻的機會,以及宣傳1917年發生在法蒂瑪的事件。(譯)
什麽是慈善事工?
慈善事工是出於愛天主和近人在精神或物質方面幫助他人所做的事。
物質方面的慈善事工是給飢餓者食品、給口渴者飲料、給裸露者衣服、探訪被囚禁者、給無家可歸者居所、看望病患者、埋葬亡者。
精神方面的慈善事工是勸戒罪人、安慰受苦的人、原諒冒犯你的人、耐心忍受錯誤的指責、給有疑慮的人提供建議、教導無知的人、為生者和亡者祈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