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聲房間

哭聲房間

哭聲房間有什么看法?這是一種新的趨勢,如果兒童是擾亂的,從彌撒中領走他們。

下面是亞當鮑爾斯寫的對這件事的好文章。

孩子不屬於哭聲房間,你也不屬於。

吵鬧或不聽話的孩子是否應該和父母一起參加彌撒的問題得到了廣泛的討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作為四個孩子的父親(他努力與孩子參與周日彌撒,也作為日常領聖體者),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我的看法不是重點,相反,本文探討哭聲房間或托兒所是否是傳統的一部分,并應用客觀事實的意義來回答兒童屬於彌撒的問題。

天主教教堂的 “哭聲房間” 或托兒所是沒有先例的。你可以去羅馬古老的教堂,聖地,或其它米蘭敕令后教會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你不會在任何地方找到一個哭聲房間。

你可以參觀地下墓穴、墓地和其它康斯坦丁改變信仰之前早期基督徒聚集的私密地方,你聽不到在彌撒期間提供托兒所的故事。然而,你可以想象,在那種情況下,一個哭泣嬰兒的特殊危險!

你讀不到這類東西的記述,包含在俄利根或聖賈斯廷殉道者的作品中。在教會法典或教理問答中沒有使用托兒所或哭泣的房間。然而,在宗徒大事錄中,你可以讀到科爾乃略和他的全家(可能包括至少一個或兩個孩子),在聖神的促使下受洗(宗10)。在施洗前,伯多祿沒有說, “ 你們成年人可以留下,但孩子們都到外面去。”

從最早的教會生活時候起,孩子們——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愛、接受教育的權利和信仰的形成——是從教會組織得到保護和支持的重要優先事項。曆史學家、天主教曆史的作者詹姆斯希契科克寫到早期教會中的婚姻:“婚姻也尊重教會對孩子的崇高價值,是為了反對異教的社會,在那個社會里,不需要的嬰兒被揭發在撲殺死亡。孩子的出生是基督徒婚姻的主要目的,所以從最早的時候,流產和避孕被譴責。”(29頁)

我們也不能忽視我們的主自己說的話:“ 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谷10:14)。

對比是明顯的:異教徒社會可以自由地將孩子從公共生活中轉移出去,因為這樣做方便或有利,但教會規定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和反文化的方法處理養育和照顧兒童。兒童、嬰兒和年青的家庭一直是基督教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哭聲房間或托兒所與基督徒的生活沒有任何曆史聯系,它是科技時代和新教的產物。

根據天主教教理,“ 兒童、青年和成人的教理講授,主要是教導他們在個人祈禱中默想天主聖言,在禮儀祈禱中將之實現,並時時刻刻使之內在化,好能在新生活中結出果實。教理講授也是辨別和教育民間熱心善功的好時刻。一些基本經文的背誦能為祈禱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但是幫助他們品嘗經文的含義也很重要。 ”(天主教教# 2688)。換句話說,“實踐”中的 “禮儀祈禱” 要求出席儀式!我三歲的孩子可以背誦 “天主經” ,不是由於我教給他,而是因為他在彌撒和家庭祈禱中聽到了一遍又一遍。

另外,“當父母以基督徒的精神度婚姻生活,並對他們的子女施行基督化的教育時,就是以特殊的方式參與聖化的任務。”(天主教教# 902)。我們通過模仿基督教崇拜的做法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孩子們可以從目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對禮儀慶典中的熱愛得益。

這并不是說父母沒有義務期望從他們的孩子有好的行為,根據他們的年齡,什么是合理的,讓他們參加教會的禮儀慶典。帶着孩子望彌撒,有義務避免故意打擾他人,家長應該永遠試圖辨別什麽時候更適合帶走造成混亂的孩子。

作為傍證,我個人的經驗是,孩子如何學會在彌撒中的舉止的唯一方法是通過一而再地望彌撒。他們表現不好時,我們把他們帶出去,但目的是與他們一起留在座位裏。

兒童屬於彌撒。努力消除因為 “特殊儀式”、“宗教教育”、“托兒所” 或任何其他不符合教會戒律的傳統或規誡而帶走孩子。吵鬧的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他們的 ‘罪過’ 是他們負責任地帶他們的孩子來望彌撒)不應該被分離,整個社區的好處花費錢的隔音室,是為抱怨噪聲或干擾的人方便和舒適

整個社會的好處要求教會仍然是家庭的延伸。彌撒是家庭教會星期日的正餐。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或照顧者成為神聖儀式的旁觀觀察者,而不是完全的參與者,因為這樣做是一種可怕的取消邀請,一種遠遠超越了吃節日大餐 “兒童桌” 的侵犯。

孩子們一直應該出席禮儀慶典。他們的存在是天主對祂子民巨大祝福的標志。最充滿歡樂,精神上丰富的聖體聖事的慶典,你可以發現往往包括青少年和兒童的突出存在和參與。這與你是否參加新形式的彌撒或非凡形式的彌撒沒有關系,當年輕人都在場時,耶穌高興,因為教會的成長和生命是保證后代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和生命的信仰。

當我們的教宗在世界青年節告訴我們的年輕人去制造一些噪音時,他并沒有說,“但只有在哭泣的房間里。”

兒童屬於彌撒,你也是!

(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