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靈性形成的四個步驟

聖經中靈性形成的四個步驟

說有一段聖經經文列出了靈性形成的必要步驟。知道那段聖經嗎?

所指的聖經經文是《弟茂德后書》3:16-17,其中指出。”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適於行各種善工。”

那么,教訓、督責、矯正、教導人學正義的訓練如何能導致靈性的形成?

每個步驟都有其目的。比如說

i. 教訓天告訴我們什么是正確的。它集中了我們的思想,塑造了我們的思維。

ii. 督責告訴我們什么是不對的。它刺痛我們的良心,使我們不在錯誤的方向上行走。

iii. 矯正告訴我們如何做對。它塑造了我們的意志,使我們看到天主計划的智慧;以及

iv. 訓練告訴我們如何保持正確,如何表現得更像基督。

那么,如果經曆了上述步驟,這就是靈性培養的全部需要嗎?

天主的聖言,即聖經,是導致靈性形成的一個步驟。僅僅把信仰建立在聖經上,就像吃一個沒有糖衣的蛋糕。它沒有味道。它是不完整的。

每個信徒都需要教會及其教理,這些教理見於《天主教教理》,以保證教理的純潔、教訓、督責、矯正和嚴格的訓練。

然后,你需要天主教會的傳統,這種傳統可以追溯到使徒時代,以確保其教理的純潔性在几個世紀以來沒有改變。

最后,你需要耶穌賜給天主教會的聖事。沒有它們,就不可能進入永恆的天國。

(譯)

閱讀聖經

閱讀聖經

天主教徒是否應該閱讀《聖經》?

首先,我想說明的是,有些神父的工作非常繁忙。因此,他們沒有時間為那些閱讀聖經而不明白的人提供個別的聖經指導。

天主教會建議那些閱讀聖經的人,結合天主教會的教義來閱讀聖經。這將確保個人是按照天主教會的讀法來閱讀聖經。教義將作為他們的指南,澄清那些似乎相互矛盾的段落。

(譯)

聖經中男性的性別用法

聖經中男性的性別用法

近年來,聽說《聖經》有性別歧視,因為它總是提到男性。它給人的印象是壓迫女性。天主教會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聖經是一本在聖神指導下編撰的曆史書。在祂的神聖智慧中,天主決定使用男性的性別,其中包括女性的性別,沒有例外。因此,如果提到 “國王的家庭”,自然包括國王、他的妻子王后和他們的孩子。

在《聖經》成書的年代,指作為一家之主的男性人物是文化的一部分。這種做法有利於追溯這個人的祖先。當提到男性人物時,這種提法被理解為包括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和他的孩子。

自從19世紀末女權運動(又稱婦女運動、婦女解放或女權主義)在西方世界開始以來,有一種傾向,即只提及作為一家之主的男性,從而破壞任何反映當時文化的書籍。這包括破壞《聖經》中天主的靈感之言,以安撫那些認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低人一等的人的怪念頭。

在嚴肅的聖經研究中必須始終參考原始文本,不能進行修改,因為這樣的修改就會成為男人(或女人)的作品,不配作為天主給世界的禮物。

不要忘記寫在《聖經》中的天主最后的話。

“我向一切聽本書預言的人警告說:誰若在這些預言上加添什麼,天主必要把載於本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誰若從這書上的預言刪除什麼,天主必要從本書所載的生命樹和聖城中,刪除他的名分。” [默示錄22:18-19]

(譯)

聖經的准確性

聖經的准確性

目前天主教會使用的聖經的准確性如何?經過几個世紀的翻譯,相信很多段落都被重新措辭,不再反映聖經原文?

認為天主教聖經在過去几個世紀中被 “改寫”了好几次是不准確的。聖經的現代版本是直接從希伯來語(舊約)和希臘語(新約)原文翻譯過來的。因此,《聖經》中的每一個字都反映了《聖經》的原始內容。

(譯)

喝飲料是一種罪?

喝飲料是一種罪?

有人說喝軟飲料是一種罪過,因為它們含有糖分。還有人說在孩子們吃飯時給他們喝果汁是有罪的。有些人說咖啡對你沒有好處,因為它含有咖啡因。現在,孩子們正在喝 “能量飲料”,這些飲料充滿了糖,而且含有咖啡因。

既然我們的身體是聖神的聖殿,那么喝這些飲料真的是有罪的嗎?

關於喝飲料的規則應該是一切都要適度。雖然人們很重視飲料,但我們卻沒有聽到那些在漢堡包里加番茄醬的人,或者那些在吃的東西上都加番茄醬的人。然而,我們知道番茄醬是糖的濃縮,每17克有4克糖(亨氏)。這意味25%是糖。

在某些國家,所有家庭成員在吃飯時喝一小杯酒是很常見的。這樣不會導致中毒,因為它是適度使用的。

如果一個人有高血壓,每天喝很多杯咖啡,這樣的人就是在虐待他/她的身體,他/她是心臟病發作的候選人。從邏輯上講,這樣的人應該停止喝咖啡,盡量減少其日常使用量,或者用無咖啡因的咖啡代替。這同樣適用於茶。

大多數8盎司能量飲料和10盎司軟飲料有大約27克的糖。4克糖等於1茶匙糖。27克的糖(1罐)大約有7茶匙的糖。如此高濃度的糖不建議每天大量食用,特別是涉及到兒童時。濫用糖會導致肥胖和糖尿病。

在許多雜貨店里,在貨架上發現的90%的果汁與飲用類似於酷愛的粉狀果汁沒有什么區別。它們每份有25到27克的糖,不含天然水果。它們是水、糖、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和保存上述混合物的化學品的組合。最好的果汁是那些由100%濃縮物制成的果汁——只有水果,沒有添加糖。
任何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一些軟飲料,兒童不應該飲用。外來的化學物質對成長中的兒童的身體沒有好處。

阿斯佩甜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關於這種人工甜味劑有很多錯誤的說法。事實是,數以百萬計的糖尿病患者几十年來一直在喝含有阿斯佩甜的飲料,而殺死他們的不是阿斯佩甜。而是疾病的副作用。

那么喝咖啡或軟飲料是有罪的嗎?一切都必須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適度進行。有些人可以喝一杯咖啡,有些人則不能。有些人可以喝一罐普通軟飲料;有些人只能喝減肥軟飲料。

有高血壓而喝普通咖啡的人與有糖尿病而喝含糖軟飲料的人沒有區別。這些人正在毀壞他們的身體。他們有自殺傾向,對內住的聖神犯了罪。
(譯)

聖體降福

聖體降福

什么是聖體降福?

聖體降福是天主教的一項服務。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它通常是下午或晚上的奉獻,包括在聖體面前唱一些贊美詩,或祈禱文,或頌歌,聖體被顯露在祭壇上的聖體發光中,周圍有燈光。最后,神父肩上戴着披肩,將聖體發光舉在手中,用它在跪着的信眾面前默默地做十字聖架的姿勢(因此被稱為降福)。聖體降福常常被用作其他儀式的結束,如晚禱、十字苦路等,但它也更普遍地被當作一個完整的儀式。

當舉行聖體降福的時候,這個一般或特殊的儀式必須得到教區主教的許可。

(譯)

教堂的鐘聲

教堂的鐘聲

教堂鐘聲的目的是什么?

在許多社區,信徒們將教堂的鐘聲與 “Angelus “聯系在一起,這是祈禱的召喚。

鐘聲的目的是呼喚敬拜。它提醒教友們,崇拜即將開始。出於這個原因,鐘聲就在舉行彌撒前響起。崇拜的呼喚還涉及婚禮、葬禮和其他服務。

在現代通信之前,在國內,教會的鐘聲是在有需要時召集社區的方法,無論是神聖的還是世俗的。

(譯)

真福

真福

真福是:

(1)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2)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3)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4)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5)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6)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7)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8)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瑪5:3-12)

天主教會教理中是否有關於真福的內容?
關於真福,《天主教教理》指出:

“真福是耶穌宣講的核心。真福的宣告,重申從亞巴郎以來對選民所 作的許諾。真福的宣示在於實現這些許諾,但不再是許給他們只擁有一塊現世的土地,而是擁有天國 “。(# 1716)

“真福刻畫出耶穌基督的面貌,並描寫其愛德;真福表達信徒參與基督苦難和復活榮耀的召叫;真福昭示基督徒生活中特有的行動與態度;真福是看似矛盾卻是正確的許諾,作為痛苦中希望的支持;真福向門徒宣告,他們已隱約地取得祝福和賞報;真福在童貞聖母和諸位聖賢的生活中已經揭開了序幕。 ” (# 1717)
聖經中的真福在哪里可以找到?

A. 在《瑪竇福音》第5章第3至12節和《路加福音》第6章第20至26節中可以找到這些真福。

(譯)

受虐待的配偶

受虐待的配偶

天主教會對丈夫毆打妻子或妻子毆打丈夫有什么教導?

最近讀了一篇來自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的文章。它被稱為 “當我呼救的時候。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的神父回應”。請允許引用該文章的三個段落。它說:

“作為美國天主教會的神父,我們盡可能明確和強烈地指出,對婦女的暴力,無論在家庭內部還是外部,都是毫無道理的。任何形式的暴力——身體的、性的、心理的或語言的——都是罪惡的;往往也是一種犯罪。我們呼吁進行一場道德革命,以取代暴力文化。我們承認,暴力有許多形式,許多原因,以及許多受害者——男人和女人。

“家庭暴力是一個人通過恐懼和恫嚇來控制親密伴侶的任何行為。它包括身體、性、心理、言語和經濟虐待。家庭虐待的一些例子包括毆打、辱罵和侮辱、威脅要殺死或傷害自己的伴侶或孩子、破壞財產、婚內強奸、強迫絕育或墮胎”。

“教會神父應該熟悉并遵守所在州的報告要求。許多與弱勢人群打交道的專業人員被要求報告可疑的犯罪行為,其中可能包括家庭虐待”。

當能證明施暴的配偶由於性格不成熟而從未打算讓婚姻維持下去時,配偶虐待可以成為取消婚姻的理由。你與一個人結婚不是為了控制他/她。兩人成為一體是為了按照天主的誡命和天主教會的教義在信仰中成長。

(譯)

什么是Basilica?

什么是Basilica?

“大殿”這個詞起源於希臘語,意思是 “王宮”。在天主教會中,它是一個被教宗賦予特殊特權的教堂建筑。

有兩種類型的大殿,大的和小的或較小的。

在羅馬有四座大教堂。它們是聖若翰拉脫朗大殿、聖伯多祿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 和聖母大殿。

1,600座小型或較小的大殿在羅馬和世界各地都有。這些大殿的傳統名稱是由於其古老、尊嚴、曆史價值、建筑和藝朮價值和/或作為崇拜中心的重要性。

根據1989年梵蒂岡的文件 “Domus ecclesiae”,大殿必須 “作為一個積極和牧民禮儀的中心而突出”。

由於被指定為大殿的教堂表明與教宗有特殊的共融關系,教區必須 “特別謹慎地”慶祝2月22日的聖伯多祿寶座瞻禮、6月29日的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瞻禮,以及教宗當選或就任牧職的紀念日。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