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和青年團體

天主教和青年團體

天主教會是否鼓勵父母允許他們的孩子參加公共青年團體,如男孩童子軍、女孩童子軍、大兄弟、大姐妹、伙伴計划、Uncles at Large、男孩俱樂部或女孩俱樂部? 其中一些團體似乎為兒童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活動。
天主教會本身沒有就地方教區應如何鼓勵或勸阻希望讓其子女參與地方青年團體的成員作出指示。 考慮到青年群體的類型因國家而異,這是可以理解的。

在教區一級,一些主教發布了關於參加當地青年團體的准則或警告。 因此,建議家長與他們的教區辦公室聯系,以了解是否存在這種指導方針。

盡管如此,父母應意識到,當他們將子女納入一個外部團體時,可能會發生以下情況:

——該群體可能不是天主教徒,因此使兒童面臨非天主教信仰。

——該團體的領導人可能不是天主教徒,因此使兒童面臨與天主教信仰相抵觸的個人觀點。

——目前,許多團體都有積極的同性戀者擔任領導人,提倡同性戀、同性婚姻、普通法關系、避孕、墮胎等。 這些邪惡會摧毀孩子的靈魂! 這就是你想要的孩子嗎?

一百年前,這些青年團體不存在,也沒有必要。 實踐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基督教榜樣。 如果父母認為有必要在兒童的生活中增加成人榜樣,則應考慮到兒童所認識的親屬或教區成員。 寧為安全,不為對不起!!

(譯)

Yeshua 名稱的含義

Yeshua 名稱的含義

Yeshua這名字是什么意思? 聽說是耶穌。 但不知道Yeshua 怎么能成為耶穌。
說得對。 Yeshua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穌。“ “Yeshua ”是希伯來語常見的名字。 這是“約書亞”這個名字的變體。 人們相信,“Yeshua ”這個名字是希伯來語的“耶穌”。 當“Yeshua ”被翻譯成希臘語時,它變成了“伊索”。 由於希臘語沒有“sh”的聲音,在翻譯中“丟失”。 然后,當“伊蘇”從希臘語翻譯成拉丁語時,它就變成“伊蘇”。 當“Iesus”從拉丁文譯成英文時,“I”改為“J”,因此成為“Jesus耶穌”。

耶穌的名字經曆了一個從希伯來語、希臘語、拉丁語和英語的翻譯過程。 雖然拼寫改變了,但這個詞的意思是“天主拯救!” 從未改變過。

(譯)

信仰之年 為什么?

信仰之年 為什么?

為什么天主教會認為有必要慶祝“信仰年”?

2012年10月11日,即“信仰年”的第一天,是梵蒂岡第二次會議開幕50周年,也是天主教教理20周年。 在“信仰年”期間,天主教徒被要求學習和反思梵二會議的文件和天主教會的教理,以便加深他們對信仰的了解。 天主教會認為,有必要慶祝“信仰年”,以鼓勵天主教徒加深對信仰的了解。

[資料來源: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

(譯)

信仰之年是什么?

信仰之年是什么?

2011年10月11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的宗座信中宣布,“信仰年”將於2012年10月11日開始,并於2013年11月24日結束。

這一聲明是“召喚真實和重新歸主,世界的救世主”(Porta fidei 6)。
在簡單的英語中,“信仰年”是一個機會,讓信徒體驗一種歸向——回到耶穌,并與祂建立更深的神修關系。

教宗把這種貴向描述為打開“信仰之門”。聖經中說,“他們一到,就聚集會眾,報告天主偕同他們所行的一切大事,和怎樣給外邦人打開了信德的門。”(宗14:27)

“信仰之門”是在一個人領洗中打開的,但在這個特殊的一年里,天主教徒被要求再次打開它,走過它,重新發現和恢復他們與基督和祂的教會的關系。

[資料來源: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

(譯)

“信仰之年”的影響

“信仰之年”的影響

天主教會以何種方式期望個別天主教徒受到“信仰年”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堅振和聖洗及感恩 (聖體)聖事共同組成「基督徒入門聖事」,我們必須維護這三件聖事的一體性。因此,我們應向信徒解釋,為使聖 洗的恩寵達到圓滿,接受堅振聖事是必要的。事實上,「因著堅振聖事,他們 [受過洗的人]與教會更完善地連結起來,又因受到聖神特 別力量的充實,更責無旁貸地以言以行,去宣揚並維護信仰,作基督真實的見証人」。”
(天主教教理第1285條)

“通過聖洗聖事,每個受過洗的天主教徒都被稱為基督的門徒,并宣揚福音。 信仰年是每個天主教徒的一個機會,可以用信、望和愛德重新發出他們的聖洗的召喚。 這個每天的見證對於向家人、朋友、鄰居和社會宣傳福音是必要的。 為了見證福音,必須通過擧行每周星期日彌撒與和解聖事來加強天主教徒。 “

鼓勵神父在信仰年期間,通過避靜、特別敬禮、聖經研究、服務機會和關於教義和聖事的組織會議,為教區居民提供加深信仰的機會。

[資料來源: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

(譯)

“信仰年” 以及“新的福音傳道”

“信仰年” 以及“新的福音傳道”

「信仰年」的宣告與「新的福音傳道」有何關系?

正如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網站上所解釋的,“新福音傳道是呼吁每個天主教徒加深自己的信仰,對福音有信心,并願意分享福音。新福音傳道首先和最重要是個人與耶穌基督相遇;它是一種邀請,以加深人與基督的關系。這也是呼吁每個人與他人分享他或她的信仰。信仰年,就像新福音傳道一樣,號召天主教徒皈依,以加深他們與基督的關系,并與他人分享。

14年前,1998年,在聖神的指引下,天主教聖門部以精神洞察力,認識到有必要使許多脫離天主教信仰的國家重新獲得福音。 天主教聖門部證明有必要對天主教徒進行信仰基礎再教育。 許多天主教徒,不感謝媒體,被誤導接受了錯誤的教義。 因此,天主受洗的兒女被引導離開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在世上建立的真正的信仰。

天主教聖門部提供一個資源寶藏,可供天主教徒和其他基督徒使用,他們尋求獲得對天主教信仰的正確知識,無論是如何祈禱,通過家庭、聖經課程、數百個常見問題等等。

多年來,靠天主的恩寵,天主教聖門部在許多基督徒的轉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決定回到至一,至聖,從宗徒傳下來的天主教會。

[資料來源: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

(譯)

天主教會的教義對哀矜神工(慈善事業)愛德行為說了什麼?

天主教會的教義對哀矜神工(慈善事業)愛德行為說了什麼?

它說:
“哀矜神工 (慈善事業) 是愛德行為,我們藉以幫助我們的近人,在其肉身與精神的需要上。教導、勸告、安慰和鼓勵是精神的慈悲,一如寬恕和忍耐。身體的慈悲工作,特別在於給飢者以食、無屋者以住、裸者以衣、探望病人與坐牢者、埋葬死者在這些行為中,施捨給窮人,是兄弟友愛的一種主要的見証,也是悅樂天主的正義之實踐:有兩件內衣的,要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要照樣作(路 3:11)。只要 你們把所擁有的都施捨了,那麼,一切對你們便潔淨了(路 11:41)。假設有弟兄或姊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說:「你們平安去吧!穿得暖暖的,吃得飽飽的!」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有甚麼益處呢(雅 2:15‐16)?” (天主教教理第2447條)

(譯)

哀矜神工(慈善事業)是愛德行為

哀矜神工(慈善事業)是愛德行為

有多少哀矜神工(慈善事業)愛德行為 ?

有六件哀矜神工(慈善事業)愛德行為。

哀矜神工(慈善事業)愛德行為是什麼?

它們是:
養活饑餓的人
庇護無家可歸的人
給裸體者衣服
探望病人和被監禁者
埋葬死者,
給窮人施捨
注:有些人將”探望病人和被監禁者”分開,作為兩個不同的慈悲工作。因此,總計為 7。

埋葬死者不是最初的慈悲工作。其起源來自早期基督教社區的實踐,特別是關於經常被扔到街上的殉教者遺體的回收和埋葬。
(譯)

行為和得救

行為和得救

行為在得救中起什麼作用?如果是,它扮演什麼角色?沒有行為可以使人得救嗎?

在《聖經》中,我們讀到:
“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雅2:14)
“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 (雅2:17)
“你看,他的信德是和他的行為合作,並且這信德由於行為纔得以成全。” (雅2:22)
“你們看,人成義是由於行為,不僅是由於信德。”(雅2:24)
“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同樣信德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2:26)

現在,將花點時間解釋上述段落,這樣可以理解行為在救贖中的作用。真正的信仰總是伴隨好的行為,因為這些行為是精神成果,從真正的信仰蓬勃發展。如果好行為不存在,那麼對耶穌的信仰就不是真正的信仰。

天主教徒也相信,好的行為保存和增加他們的個人正義,為他們不可更改的正當理由。
天主教會教導,罪人不能單靠信仰而依賴天主的憐憫。罪人也不能相信罪罪只為基督的緣故而得到赦免。還需要別的東西。一個人必須以自己的好行為為自己証明有理由獲得赦免。他必須以自己的行為得到恩寵和永生。
星期天去教堂,領聖體,祈禱或朝聖是不夠的。這種精神奉獻反映了基本的信仰。沒有行為的信仰是死的。救恩需要真正的信仰和基督驅動的行為。

基督驅動的行為如何實現?當一個信徒對基督有真正的信仰時,他致力於為主服務。這樣的承諾是一個人對天主的 “爾旨承行”。通過他的承諾,他讓聖神進入他内,作為天主恩寵的工具。因此,主使用個人作為恩寵的工具。基督驅動的行為然後由基督徒作出。行為”不”源于人的自然能力或欲望。這些行為是由耶穌基督通過信徒進行的。
基督驅動的行為從耶穌祝福基督徒的超自然特徵中蓬勃發展。超自然特徵是被天主刻在靈魂上的靈性印記。那個靈魂現在屬於天主。

現在使用示例。譬如,你走在街上,你看到一個老太太滑倒。你沖向她,幫她起來,問她是否還好,以及你是否能進一步幫助她。一旦你知道她可以自己繼續,你就走了。通過這個行動,展示基督驅動行為的例子。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發生了什麼。當你看到老太太滑倒時,你並沒有停下來問自己,你是否應該跑去幫助她。通過你,有機會接觸你的人,耶穌的聖神向著老太太,並幫她起來。雖然你知道你周圍發生了什麼,但做的不是你,是主耶穌通過你行事。

這是基督驅動的作品的一個例子,這些行為來自對耶穌的真正信仰。所以,當你看到一個”敬業的”天主教信徒像特蕾莎修女那樣做的由基督驅動的行為時,你看到的是導致救贖的真正信仰的果實(行為)。
有時,從個人的自然能力中辨認出的行為與基督作為超自然特徵驅動的行為相比,是很困難的。基督驅動的行為超越了人們所說的沉醉于為基督服務。因為成癮來自個人的自由意志。基督驅動的行為超越了被迫服務的感覺,這種行為也受個人控制。基督驅動的行為不是習慣行為的結果。如果一個人不能回答他為什麼有好的行為,因為需要很多時間和犧牲,使他與同齡人不同,那麼最有可能的是,這樣的好行為是基督驅動的行為,通過個人得到超自然的特點作為一份天主的恩典。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