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修女的婚戒
為什麼修士修女戴婚戒?既然他們沒有結婚,這有什麼象徵意義嗎?
根據路加福音1:43,瑪利亞,所有的貞女童男,是聖神的配偶。”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裏,這是我那裏得來的呢?”
如果瑪利亞沒有神祕地及精神上與聖神結婚,那麼她就會作為單身者犯通姦。
宗教生活中的人佩戴結婚戒指象徵他們與天主的神秘和精神婚姻。因此,如果其中任何一個人與某人發生性關係,他們就是作為已婚者犯通姦。
(譯)
修士修女的婚戒
為什麼修士修女戴婚戒?既然他們沒有結婚,這有什麼象徵意義嗎?
根據路加福音1:43,瑪利亞,所有的貞女童男,是聖神的配偶。”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裏,這是我那裏得來的呢?”
如果瑪利亞沒有神祕地及精神上與聖神結婚,那麼她就會作為單身者犯通姦。
宗教生活中的人佩戴結婚戒指象徵他們與天主的神秘和精神婚姻。因此,如果其中任何一個人與某人發生性關係,他們就是作為已婚者犯通姦。
(譯)
配偶去世後戴結婚的戒指
天主教會在配偶去世後應該如何處理他的結婚戒指的教導是什麼?當寡婦不再受婚姻誓言的約束時,繼續戴結婚戒指似乎是不對的。
天主教會沒有就這類問題制定規則。寡婦可以隨心所欲地做。這並不意味因為她戴著結婚戒指,暗示她的配偶仍然活著。這是一個隨意選擇的問題。這可能是悲傷過程的一部分。此外,她可以戴它,因為它提醒她與她丈夫一起的時刻。我相信寡婦應該在這個問題上自主処理。
(譯)
苦路
“苦路”是靈修迷你朝聖耶穌受難和死亡的地方。成為最受歡迎的天主教信徒的敬禮之一,它允許信徒從一処到另一処,(1)同時在每処念一定的祈禱文,(2)允許他們默想與那個特定之処有關的事件。
實行這種敬禮是因為,由於經濟或其他原因無法朝拜聖地,許多人希望在其他地方朝聖。雖然無法進行親身朝聖,但他們在精神上能夠這樣做。
十四処苦路是:
1. 基督被判死刑;
2. 祂接受十字架;
3. 祂第一次跌倒;
4. 祂遇見祂的母親;
5. 西滿幫助揹十字架;6
6. 伏洛尼卡為基督擦臉;
7. 祂第二次跌倒;
8. 祂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講話;
9. 祂第三次跌倒;
10. 祂被脫光衣服;
11. 祂被釘在十字架上;
12. 祂死在十字架上;
13. 祂被從十字架上卸下; 和
14. 祂被安葬在墳墓裡。
十字架的敬禮可在大多數天主教堂看到。苦路像可由木材,石頭,金屬,雕塑或雕刻,每処彼此分開,通常各七処在教堂的兩側。
一些苦路位於朝聖地點,每処苦路有真人的大小顯示。
據信,這種敬禮始于阿西西的聖方濟各時代。
這種敬禮隨時可以做。常識和愛德要求,擧行撒期間在教堂裏這樣做是不適當的,以免在從一処步行到另一処時分散信徒的注意力。
(譯)
處理聖水
去年,我家從天主教堂取了一些聖水放在罐子裡。這聖水已經一年了。我們沒有全部使用。剩下的已經變得有些混濁,我們想處理它。怎麽辦?
因為聖水是聖物,當它變得不能再用作聖物時,它應該回歸到塵世元素中。為了防止褻瀆,聖水不能倒在水槽,浴缸或的草地上。它應該被倒入一個神聖的,被埋在地下的地方,沒有人會在上面走動。
(譯)
洗腳(聖週四)
聖星期四洗腳的儀式
2016 年 1 月正式更改。
神聖禮儀和聖事會議秘書亞瑟·羅奇大主教在梵蒂岡報紙1月2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解釋了洗腳儀式的歷史。
儀式在整個教會的歷史中經歷了許多變化和修改。例如,1600年的”mandatum”說,習慣是讓主教們洗、擦干和親吻 ‘十三個’ 窮人的腳後,給他們穿衣服,讓他們吃飽,並給他們慈善捐款。
教宗庇皇護十二世所做的修改在1970年再次進行了改革,進一步簡化了儀式,並省略了參加人數為12人的要求。大主教補充說,目前的修改的意義,”現在與其說與外部模仿耶穌所作事有關,而是與祂的成就意義有關,這具有普遍的重要性。
羅奇大主教說,在聖星期四的主晚餐彌撒中,”洗腳不是強制性的”,。”神父應該根據牧靈考慮和情況來評估其可取性,這樣它就不會成為無意識的或人為的東西,剝奪意義,淪為演戯般事件。
1987年,當時的美國主教會議禮儀委員會解釋說:”過去十年或更長時間裡,謙遜凸顯了美國進行的洗腳儀式。在這方面,許多地方習慣邀請男女參加這一儀式,以表彰所有信徒對教會和世界應給予的服務。因此,在美國,儀式的進化不僅象徵愛德,而且是卑微的服務。
耶穌會神父費德里科·倫巴迪(Federico Lombardi)告訴記者,雖然傳統上有12人被選中代表這12位使徒,但儀式的意義意味耶穌無條件的愛。
該法令由薩拉樞機主教發佈,日期為2016年1月6日,該法令規定,神父可以選擇”一小群信徒代表信徒各部分的多樣性和團結。這一小群人由男女組成,由年輕人和老年人、健康的人和病人、神職人員、奉獻的男女和平信徒組成是適當的。”(來源:HTTP://www.catholicnews.com)
所以,如果你看到聖星期四的洗腳儀式的變化,你知道原因。
(譯)
正義戰爭的含義
什麼是”正義戰爭?”
正義戰爭的三個基本條件是:
– 作為最後手段發動的在有理由使用武力之前,必須用盡所有非暴力的選擇。
– 一個可以爭取糾正錯誤遭受。例如,對武裝攻擊的自衛總是被視為正義的事業。此外,正義戰爭只能以”正確”意圖進行:正義戰爭的唯一允許的目標是糾正傷害。
– 戰爭只有在有合理成功的機會時才能成功。因沒有希望的原因造成的死亡和傷害在道義上是沒有道理的。
天主教會關於正義戰爭教導什麽?
在天主教教理第2309條指出:
應以嚴謹態度,考慮訴諸武力的合法自衛的嚴格條件。此種決定的 嚴重性,應使此種自衛受到道德合法性的嚴格條件的規範,即須同 時兼有下列條件:
──侵略者所加予國家或國際社會的傷害應是持續的、嚴重的和確 定的;
──除訴諸武力以外的其他一切辦法均顯示不切實際或無效;
──有成功的可靠條件;
──訴諸武力不會招致比應剷除的惡,有更大的惡及混亂。現代武 器的毀滅威力,在此種狀況的評估中,要求極度的明智。
這些是在所謂「正義戰爭」的道理中例舉的傳統要素。 負責公益者,應該審慎評估其道德合法性的條件。
對這些道德合法性條件的評估屬於那些對共同利益負有責任的人的審慎判斷。
梵蒂岡是否認為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只是正義戰爭?
從第一天起,梵蒂岡就譴責入侵伊拉克是一場”不公正的戰爭”。它不符合上述條件,作為保護美國免遭入侵的必要條件。
(譯)
承諾與許愿
天主教教會關於一個人向天主承諾與許愿發的教導是什麼?
天主教會在《天主教教理》第2101至2103條中涵蓋承諾與許愿事項。
第 2101條:在許多場合裡,基督徒應邀向天主作出承諾。聖洗、堅振、婚姻、 聖秩四件聖事常含有這類承諾。出自個人的虔敬,基督徒也可向天主許下要作某種善功、某種祈禱、某種施捨、某種朝聖等等。忠於對天主所作的許諾,是表達對至尊天主應有的尊敬和對天主的愛慕。
第 2102條: 「許願乃是向天主審慎而自由做出的承諾,保証自己要行一件可能 的且是更好的善功,並應以虔敬之德完成之」。許願是一個虔敬的行為,藉此行為,基督徒自獻於天主或向天主許下要做一件善事。藉著實踐所許的願,將他所許諾的和所奉獻的交給天主。宗徒大事錄給我們記錄了聖保祿很關心實踐他所許下的誓願。
第2103條:教會對實踐福音勸諭的誓願確認有典範的價值: 慈母教會欣喜在其懷抱中,有許多男女更親近地去追隨救主的自貶,並更顯著的加以表彰,以天主兒女的自由,承受貧窮,捨棄自己的意志:這些人都是為了天主,在成全的事上,已超出誡命的範圍,而自願屈服於一個受造的人,為能使自己更完善地相似基督的服從。在某些情況下,教會為了相稱的理由,能豁免所做的承諾及誓願。
“慈母教會感到高興的是,她內部有許多男女,他們通過以天主兒女的自由,承擔貧窮,並放棄了自己的意願,更加緊密地追求救主的自我空虛,並更加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他們屈服於自己為了天主的緣故而向人,因此超越了關於完美的教義,使自己更加完全順服了順服的基督。[LG 42§2] ”
「因福音勸諭的誓願而形成的生活地位,雖不屬於教會的聖統組織, 卻無可置疑地是教會生活和聖德的一部分」。(ccc 914)
“在某些情況下,由於相稱的原因,教會法典能免除所許的愿誓言和承諾(cann。692)”
以上引用似乎是指那些發愿的人。 平信徒私下發了愿怎麼辦? 如果我私下發了一個愿,但又不想再堅持下去,該怎麼辦?
許多人懷著滿腔的誠意,年輕而熱心時向天主發愿,意在終身保持。 在發這樣的愿之前,沒有諮詢過神師指導,他們沒有意識到發愿是終身的事。發誓的人常常在沒有教區在教區或宗教組織中得到支持的情況下過著孤獨的精神生活。此外,那些私下發愿的人往往在沒有教區或修會的宗教聖召中找到支援的情況下,走孤獨的靈修生活。
這樣的許愿或諾言可能包括終身保持獨身的活,終身從事傳教的諾言,一生中每天念玫瑰經的諾言,不犯某種罪的諾言等等。
教會知道很多人的確發了私愿,並且有些人可能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免除這種許的愿,因此教會在《教會法典》中對此事進行了說明:
教會法典第692 條 – 依法退出修會的恩准書一旦通知會士,除在通知時被會士拒收外,立即產生法律效力,豁免其聖願以及由發願產生的一切義務。
教會法典第教會法典第教會法典第1196 條 – 私願,因具有正當原因,只要不損傷他人既得權利,除教宗外,能豁免者: 1° 教區教長及堂區主任為其所有屬下及旅客; 2° 修會或使徒生活團的上司,如為宗座立案的聖職會團 ,為其會士,初學生,以及日夜在會院或團院內居住的人士; 3° 由宗座或教區教長委以豁免權者。
教會法典第1197 條 – 私人願所許事功,得由發願者本人更換成較大或相等的善功,但依 1196 條規定有權豁免願者,能更換成較小的善功。
(簡單講,#1197的意思是“做私人誓言的人可以將私願所承諾的工作換成較大或相等的善功。
為了回答您的問題,與教區或修會無關的私願屬教區神父管轄(請參閱上面的1196。1°)。 為了使您的私願或諾言被其他較大或相等的善功代替,請諮詢您當地的神父。
(譯)
神貧愿
大多數修會成員確實發神貧愿嗎?
是的。 修會的大多數成員發貞潔,服從和神貧這三個愿。
聖經是否支持發神貧愿?
是的,有兩段聖經經文提到過貧窮的生活。 第一個是在路加福音中找到的,耶穌在其中教導了那些希望跟隨他的人應當處置其個人財產。 第二個是在宗徒大事錄 中找到的,這表明早期基督徒並不主張私有任何財產,而是共同分享所有的。
有一個首領問耶穌說:「善師,我要做什麼,纔能承受永生?」耶穌給他說:「你為什麼稱我善呢?除了天主一個外,沒有誰是善的。誡命你都知道: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應孝敬你的父母。」那人說:「這一切我自幼就都遵守了。」耶穌聽後,便向他說:「你還缺少一樣:把你一切所有的都變賣了,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那人聽了這話,異常悲傷,因為他是個很富有的人。(路18:18-23)
“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宗徒們以大德能,作證主耶穌的復活,在眾人前大受愛戴。在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因為凡有田地和房屋的,賣了以後,把賣得的價錢帶來,放在宗徒們腳前,照每人所需要的分配。(宗4:32-35)
既然許多神父,修士修女發神貧愿,為什麼他們中的許多人開著新車甚至住在好房子裏?
如上文宗徒大事錄4:32-35所述,發神貧愿與貧窮無關,而是與所有人共享共同的東西。 那些擁護神貧愿的人不會要求擁有任何財產的私有權。 他們擁有的一切都被用於修會的共同利益。
那些接受修會生活的人不可以自由擁有私人財產,為主耶穌基督的光榮復活作見證。
考慮到以下事實:預計神父會按時擧行彌撒或對病人行終傅聖事,這有時需要他們走很遠的距離,擁有車輛的修會, 向神父提供車輛,以確保他們傳福音的連續性。 對於要求在當地學校教書或參加其他屬靈工作作為聖召的修士修女,也可以這樣。
同樣,修會為其成員提供適當的住房,以確保他們能夠有效地傳播福音。 在寒冷的社區,他們有爐子來為房屋加溫。 同樣,在公共休息室裡有電視也是可以接受的,這樣,修會的成員可以收看本地和國際新聞,以便他們了解世界的狀況。
讀到沒有電視,沒有汽車,住在沒有窗戶的貧民窟中的聖人的經歷令人欽佩,同時,必須承認,在他們的時代,沒有電視或卡片,而且他們住房的條件通常符合大多數居民房屋的標準。
(譯)
服從愿
什麼是“服從愿”?
簡而言之,“服從愿”是在宣誓後自願約束自己服從宗教機構的長上,聼告解神父或神師。 通過這種方式,一個人會更加永久和安全地與天主的拯救旨意結合。 梵蒂岡第二次會議在談到修士修女時宣稱:“他們被聖神感動,在信仰上服從那些代表天主的人,他們的長上。通過他們,他們被引導為他們在基督内所有的兄弟服務,就像基督順服天主聖父,為救贖許多人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他們與教會的服務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努力達到基督完美的身分。” 関于更新宗教生活的命令,14)。 在一些完善的機構中,人們信守服從的承諾,替代正式的愿。
修士修女的服從是向天主發誓並自願向長上承諾的一般性服從,以便由長上級根據修會的目的和構成以完善的方式指導他們。 根據萊修斯(Lesius)(De Justitia,II,xlvi,37)的觀點,這是一個人為了天主允許他的一生被另一個人統治。 它由二個元素組成:
• 動機,即個人的完美,並且通常還表現為仁慈和愛德的靈魂或肉身的工作;
• 它接受將他帶到接受法律和指示的終點的義務。
因此,修士修女的服從並不涉及所有個體的滅絕,而這種個體通常被指稱反對修院和教會; 這也不是無限的,因為一個人在生理上或道德上不可能完全屈服於另一個人的指導。 上級的選擇,服從的對象,等級教會的權威都排除了任意統治的思想。
服從愿的最深層含義表現在基督死亡和復活的神秘的完美中。”基督服從至死”。
“在宣稱服從時,修士修女提供完全屈服自己的意志,為天主犧牲自己,並是如此永久和安全地結合天主救世主的意志…。修士修女服從不是降低人的尊嚴,靠延伸天主聖子的自由,使人走向成熟。”(Perfectae Caritatis, 14)
(譯)
貞潔愿
什麼是”貞潔愿”?
首先,有必要解釋”貞潔”一詞的含義。 貞潔是個人不發生性關係的承諾。它的意思是保持”貞潔”這個詞是同義字”純如處女”,保持沒有各種形式的性行為。
在天主教會,宗教修會和會眾、宗教神父、兄弟姐妹們的誓言由《教會法典》第654-658條規定。這些宗教許愿是神聖的承諾。它們反映了一種生活取向和深刻的愛心承諾。這些宗教人士公開發這種神貧、貞潔和服從的愿。宗教許愿快樂地釋放一個人為天主而活,並通過首要的愛為他人服務,用愛,見證對天主的忠信、慈悲和關懷。
“貞潔愿”是在天主面前的承諾,要過一種”獨身”的生活。”獨身”(來自拉丁語,célibatus)是自願保持未婚的狀態,這也意味著限制自己所有性關係(禁欲),通常出於宗教原因。
在宗教生活中,人們相信,通過發貞潔愿(獨身),不與另一個人有專注或性愛關係,這個人不會對天主和他的近人最強烈的愛分心。
發愿被視為個人對天主呼籲在聖神的特定宗教生活下更密切地跟隨耶穌基督的自由回應。按照誓言過宗教生活的人被稱為”發愿任聖職者”。宗教發愿,作為一個公開誓言,在教會法律中是有約束力的。其影響之一是,發愿的人不再有自由結婚。
正如教宗本篤(Benedict XV1)美妙地所言,發貞潔愿,這不能說”在愛情中保持空虛,而是意味讓自己被對天主的激情所征服”。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