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傅聖事和病人傅油聖事

終傅聖事和病人傅油聖事

為什么我們不再聽到終傅聖事?它似乎已經被病人傅油聖事所取代。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們不能再得到終傅聖事了?

終傅聖事”和“病人傅油聖事”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不同的名字而已。

在梵蒂岡第二次會議之前,病人傅油聖事被稱為“終傅聖事”。因為它的名字,它被認為是死亡的聖事。當有人快要死的時候,神父在最后一刻被召喚來施行聖事。如果照顧病人的人等得太久,病人有時會在大罪中死去,而沒有得到病人傅油聖事,包括聽他的懺悔。

既然終傅聖事被提升為病人傅油聖事,就會鼓勵任何重病的人請神傅來送聖體。這與聖經中的話是一致的,“你們中間有患病的嗎?他該請教會的長老們來;他們該為他祈禱,因主的名給他傅油。”(雅514

所以,如果你或你認識的人病得很重,請神父主持病人傅油聖事。你或那個人不一定在那一刻死亡。病人傅油聖事是獲得天主醫治恩典。如果你病得很重,天主可能會治愈你的肉身。如果祂沒有在肉體上治愈你,至少祂會通過告解聖事醫治你的靈魂,這是病人傅油聖事的一部分。

感謝天主,你不再需要等到你死亡時渴望得到這個珍貴的聖事。

(譯)

為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病人傅油聖事

為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病人傅油聖事(終傅聖事)

當老年痴呆症患者失去記憶時,天主教會如何給予他們病人傅油聖事(終傅聖事)。

首先,對於非老年痴呆症的家人,簡單談談。老年痴呆症(AD)是最常見的痴呆形式。痴呆(源自拉丁文中的“瘋狂”和“心智”)是智力能力的退化,如記憶、注意力和判斷力,如器質性疾病或大腦紊亂。有時,伴隨着情緒的干擾和人格的改變,

當一個人到了完全喪失記憶記憶的階段時,他/她就不能再參與告解聖事了。

對老年痴呆症患者進行適當的教會關懷意味,他們仍然可以領受告解聖事,繼續參加周日彌撒和定期領聖體,還應鼓勵他們經常這樣做。

一旦病人被限制在病床上,或變得語無倫次,除非病人提出要求,否則不應將聖體帶給他/她。除非病人要求,否則也沒有必要告解。

隨着最后時刻的臨近,應該聯系神父,以便他可以來給予赦罪、臨終聖體和宗座赦免。

請在病人還活着的時候叫神父來行病人傅油聖事(終傅聖事)。等到最后一分鐘——太遲了。

(譯)

天主的羔羊

天主的羔羊

第二天,若翰見耶穌向他走來,便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129

若翰看見耶穌走過,便注視着他說:「看,天主的羔羊!」”(若136

施洗者若翰提到以賽亞書,書上說:

他受虐待,仍然謙遜忍受,總不開口,如同被牽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聲,他也同樣不開口。”(依537

施洗約翰的話本質上是預言性的。他把耶穌當作獻身受苦的人,祂順服天主,成為祭獻的祭品,為世上的罪贖罪。

天主自己把耶穌作為羔羊成為十字架的祭獻。

施洗者若翰同意與罪人一樣給祂施洗后,他看著耶穌,指祂為“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他這樣做的時候就發現耶穌同時也是獻身受苦的人,他默默地允許自己被屠殺,承受許多人的罪孽,也是以色列人在逾越節的第一個羔羊贖罪的象徵。基督的整個生命表達了祂的使命:“為了服務,把祂的生命為許多人作為救贖。”

(譯)

聖母月

聖母月

在中世紀,“對聖母瑪利亞的三十天敬禮”應運而生。這個活動叫“聖母月”,於815日至914日舉行,目前仍在一些地區遵守,

專門為聖母設立一個月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時代。雖然它并不總是在五月份舉行,但聖母月包括三十天紀念聖母的每日靈修儀式敬禮。

正是在這個時代,聖母月和五月被結合起來,使五月成為聖母月,整個五月每天都有組織的特殊祈禱活動。這一習俗在十九世紀特別普遍,直到今天仍在實踐。

五月份敬禮聖母由恭敬她的人們以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

(譯)

親教宗權戒

親教宗權戒

為什么人們在被介紹給教宗時會親教皇的權戒?

天主教早期以來,信徒們就一直跪下親教會權威的戒指。這種傳統的禮節反映了這樣的信念:

一、教宗是耶穌在世建立的教會的接班人;

二、樞機主教是教會的貴人;以及

三、主教是教會當地的牧羊人,由教宗親自任命,他們都是神父,耶穌基督通過他們來領導他的教會。通過跪在這些基督選擇的代表面前,親吻他們的戒指(權威的象徵),人們承認他們是由基督親自任命的,并對存在於他們中間的耶穌表示敬意。

這種象徵性的尊重權威的姿態與當美國人在他們的總統進入房間時站起來,或者當英國女王進入房間時那些在場的人起立,當法官進入法院會議廳或任何國家元首進入房間時起立,并沒有什么不同。

(譯)

親主教權戒

親主教權戒

為什么有些天主教徒會親主教的權戒?

親主教的權戒是一種古老的習俗,反映了對主教職位的尊重。

在亞洲一些國家,人們鞠躬。在一些文化中,人們親吻臉頰。對天主教徒來說,有些人親主教的權戒。這并不意味着我們認為主教比我們更神聖或更好,也不意味着我們將成為他們的奴隸。事實上,天主教會教導我們,神父、主教甚至教宗都是我們的仆人。

親主教的權戒是一種謙卑的行為。聖經教導我們,表現出謙卑的跡象對我們是有益的。

(譯)

和平之吻

和平之吻

天主教會所說的“和平之吻”是什么意思?

快速回答這個問題,“和平之吻”是彌撒聖祭中看到的“和平象徵”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另一個朮語是“和平之禮”。

和平之吻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基督教問候,也被稱為“聖吻”、“兄弟之吻”(男性之間)或“姐妹之吻”(女性之間)。有些會眾不進行跨性別的聖吻。

這是古代西地中海地區男人互相親吻的普遍習俗。這也是古代猶太的習俗,基督徒也有這樣的習慣。

然而,“新約”中提到的聖吻和愛的吻改變了行為的性質,而不僅僅是問候。“新約”里信的結尾部分中五次提到這樣的吻:

羅馬書16:16 ——“你們要以聖吻彼此請安。基督的眾教會都問候你們。”

格林多前書16:20——“所有的弟兄都問候你們;你們也該以聖吻彼此問候。”

格林多后書13:12——“你們要以聖吻彼此問候;這里的眾聖徒都問候你們。”

得前5:26——“你們要以聖吻問候所有的弟兄。”

伯前5:14——“你們要以愛的親吻,彼此問候。願平安與在基督內的你們眾人同在。”

人們已經注意到,這些聖吻在這些書信的末尾出現的。由於這些書信是針對基督教社區的,他們最有可能是在他們集體崇拜的背景下閱讀的。如果崇拜的集會已經在聖體聖事慶典中結束,聖吻會發生在后來占據大多數古代基督教禮拜儀式(除了羅馬儀式)的位置,即在宣布該詞之后。開始舉行聖體聖事儀式。

早期教會教父們的著作提到聖吻,他們稱之為“和平的象徵”,這已經是聖體聖事儀式的一部分,出現在羅馬禮節中的主禱文之后,由它直接衍生出來的儀式。

在羅馬禮節的特倫多禮儀彌撒形式中,和平的象徵僅在大禮彌撒中進行,只有神職人員才能相互交流。它是通過伸出雙臂輕輕擁抱“Pax tecum”(和平與你同在),首先由神父對執事,后者又傳給副執事,他傳給其他唱經班的神職人員。

1969年修訂的羅馬禮節中,大多數彌撒都使用和平標志,但不是強制性的。除了“神父給執事或神職人員和平象徵”之外,所有在場的人都沒有按規定的順序交換。規定的方式如下:“每個人只向最近和嚴肅的態度人給予和平象徵,這是適當的。神父可以給神職人員和平象徵,但總是呆在祭台周圍,以免干擾祭獻活動。神父這樣做,如果出於正當理由,他希望把和平象徵擴大到少數信徒。

以下是至聖聖部認為對神聖崇拜和聖事的濫用:

· 引入一首“和平之歌”作為儀式的伴奏;

· 信眾離開他們的地方,交換和平的象徵;

· 神父離開祭壇,給一些信徒和平的象徵;

· 在出席婚禮、葬禮或其他儀式的人之間表達其他感情,例如表示祝賀、最良好的祝願或慰問。

· 擁抱和親吻,包括配偶之間的擁抱和親吻。

· 任何形式的觸摸都被視為性虐待(身體壓迫)

最后注意:根據國家的不同,一些教區居民討厭“和平象徵”,不願參與其中。在實行這一做法時,教會的一些成員已離開教會。他們相信他們去教堂是為了崇拜,而不是和陌生人握手。

提及陌生人通常指許多來自城市的大教區信徒互不認識。在小城鎮,每個人都知道其他人,握手(和平的象徵)不是問題。但是在大的社區里卻不能這樣說。

有些神父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用通過彌撒聖祭開始時,強迫每個人握手,并向他們身邊的人介紹自己。這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情況更加惡化,“和平象徵”足以使一些人永遠離開教會。

(譯)

天主教對天國的定義

天主教對天國的定義

根據天主教會的說法,什么是天國?

首先,想指出,這件事可以寫一本書。簡而言之,下面的總結將界定天主教關於什么是天國的教導。

天國”又稱“天堂”。

天國”是屬靈的國度。它不是這個世界的。

天國”的成員基於他在聖神內通過基督與天主結合。

基督的奧體包含天國。它包括所有受過洗的基督徒,他們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通過信仰接受基督的救恩,包括在世的基督徒、在煉獄的基督徒和在天堂的基督徒。

在舊約的日子里,也包括有信仰的以色列人。

天國” 可能包括其他靈魂,他們在神聖的智慧中,這是我們人類所無法理解的,已經被天主釆納。

(譯)

賈斯汀·比伯

賈斯汀·比伯

和許多同齡的年輕人一樣,我的孩子對去看賈斯汀·比伯的現場表演很感興趣。在你看來,作為天主教徒,賈斯汀·比伯是天主教青年的好榜樣嗎?

天主教青年被要求效法耶穌基督的聖潔生活。他們被期望作為天主教信仰的典范,在高尚的道德中閃耀。

話雖如此,耶穌在公共場合是否在抓着褲襠走來走去?耶穌走來走去,褲子掉下來了嗎?耶穌身上有紋身嗎?耶穌會不會帶着一只猴子去德國,沒有法律規定的特殊簽證?耶穌會帶着一件T卹走來走去,上面寫着“和你也和她性交嗎?”

耶穌沒有顯示已經報道的有關賈斯汀·比伯新聞報道的任何負面行為。正因為如此,真正耶穌的粉絲,真正耶穌的信徒,他的真正門徒,都有高尚的道德。

如果你重視你的孩子的道德,家庭中傳下來的道德,那么你就有義務保護你的孩子免於在娛樂世界中表現出來的低級道德。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