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個教會被稱為“天主教”?
“天主教”這個詞的原意是“普遍 的”,在古代整個羅馬帝國皈依基督教后,教會第一個被稱為天主教。
天主教仍然是遍及全球的信仰,教會的願景仍然是普遍的。天主教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教會。它不僅是歐洲和美國,也是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每個種族和文化的人都信奉天主教的信仰,并被普世教會接受。
因為教會是普世的,它呼喚我們有普世的視野。由於世界逐年變得越來越小,我們需要把每個人看作為我們的近人。(譯)
為什么這個教會被稱為“天主教”?
“天主教”這個詞的原意是“普遍 的”,在古代整個羅馬帝國皈依基督教后,教會第一個被稱為天主教。
天主教仍然是遍及全球的信仰,教會的願景仍然是普遍的。天主教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教會。它不僅是歐洲和美國,也是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每個種族和文化的人都信奉天主教的信仰,并被普世教會接受。
因為教會是普世的,它呼喚我們有普世的視野。由於世界逐年變得越來越小,我們需要把每個人看作為我們的近人。(譯)
望彌撒時念玫瑰經,好嗎?
玫瑰經是個美好的祈禱方式,結合發聲和默想祈禱。許多人通過念玫瑰經已經在靈修生活中得益菲淺。
然而,教會關於禮拜儀式的文件,不支持在舉行彌撒聖祭時念玫瑰經(無論是團體或私人)。
神聖禮拜儀式的章程(# 30)指出:“為促進積極參與,人們應該被鼓勵通過歡呼、應答、聖詠、輪唱、聖歌 ,以及通過動作、手勢和身體語言參與彌撒。并在適當的時候應該遵守肅靜。”
教會希望我們盡可能多地參加彌撒的祈禱和儀式。當繼續念玫瑰經或其他無關的祈禱文時,那是很難做到的。(譯)
作為同性戀有罪嗎?
不。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同性戀是察覺或發現,而不是自由選擇的,天主教會教導,它不是自動地成為罪。教會相當公正地接受有同性戀傾向的人,他們發現自己的願望和傾向於同性性行為。
然而,教會一直教導用進行同性戀性行為從事這些傾向是不道德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在這里,教會試圖真正在我們的天主教性倫理的傳統的核心前提下,而同時對同性戀者促進基本的人類尊重,司法和牧區護理。這里沒有快速的答案。鼓勵人們鏈接到一個更完整的關於天主教對同性戀教導的文章。(譯)
誰應該在建定聖體瞻禮日洗腳?
694年托萊多會議規定在建定聖體瞻禮日洗腳,指示每個主教和神父要給他治下的人洗腳。
換句話說,神父在其它輔助人員幫助下舉行洗腳禮。這似乎是合理的,如果有一個盆和毛巾,以及拿一個水壺。執事和服務者在祭壇附近協助進行洗腳禮。
聖禮書的禮儀指示指出,那些被選為接受洗腳者由輔助人員領到在合適的地方准備好的椅子就座。然后神父走向每個要洗腳的人,在輔助人員幫助下,把水倒在每個人的腳上,並擦干他們的腳。
禮儀指示并不想像除了神父有好几個人圍繞着洗腳。(譯)
權杖
識別主教最熟悉的標志是他們握著的權杖。我們看到牧童的牧杖,立即想起聖經裏丰富的圖像,以及回憶在我們的世界第一個回應基督的存在是牧羊人。牧杖不僅僅是一個拐杖;其彎曲的頂部誘導那些迷途的羊是有用的,並讓讓羊群集合。主教握權杖把彎曲的部分向外,表示他們的使命到更廣泛的羊群,而修道院院長(以及某些女修道院院長)握權杖把彎曲的部分向裏,表示他們的使命只對修道院。
教宗也握權杖,但几個世紀前被淘汰。你可能還記得,在以前“教皇專車”的日子,教皇經常隨身攜帶便攜式的寶座被稱為教宗御座。既然他不須要走多少路,可以不須要權杖。教宗保祿六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釆用走路手杖新設施,大家记得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手杖,不是鈎狀的,而是一個精心雕刻的十字架。這樣,教宗握着一個“牧人的手杖”而不是權杖。正是因為教宗的使命是普世的,教宗多半把權杖放到主教手中,他們照顧特定的羊群。—— 詹姆士菲爾德(譯)
四部福音之間為何有不同的地方?
從實現開始,每一部福音有它自己的作者,有預期的讀者和目的。每個作者以他自己的觀點講述耶穌的故事,選擇和敘述耶穌生活中的事件和教導,闡述祂的論點和傳達祂希望的教訓。
此外,福音是基督的死亡和復活之后寫的。福音的作者以復活后的事件和信仰的角度講述耶穌的事跡。用從現在或未來的知識和理解來描述過去的事件。(譯)
如何求聖莫尼加的幫助?
有恭敬她的祈禱文或九日經嗎?
相信很多擔心自己的孩子的媽媽對聖莫尼加有特殊的敬禮。但一般人不知道有祈禱文或特殊的九日經求她代禱。
但肯定可以通過用你自己的九日經和你自己的話的靈感向莫尼加求代禱。或者你可以從她瞻禮的彌撒經文和用這個:“憐憫的天主,請安慰那些悲傷者,聖莫尼加的眼淚感動了禰,使她的兒子,聖奧斯定,歸化於基督的信仰。通過他們的祈禱,幫助我們脫離我們的罪,并找到禰愛的寬恕。”
“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禰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譯)
天主教徒仍然在做九日經祈禱嗎?
如果你的教區只有較少的祈禱服務像九日敬禮、聖體降福、公念玫瑰經等等,我想你必要看到在最近的教會曆史和發展的影響中發生了什么。
梵二會議之前,公眾和個人的虔敬發現最容易表達於公共的敬禮像拜苦路、九日經祈禱、公念玫瑰經、聖體降福。在這些敬禮中人們能用自己的語言祈禱表達自己。隨着引進用英語(或本國語言)做彌撒,號召人們更加積極地參與,人們能夠更容易在當地分享。他們能夠更好地表達他們的信仰、希望和愛,并把他們的問題放在上主面前。
第二種新生事物是在下午和晚上的時間舉行彌撒聖祭。對那些不能參加早上彌撒的人,現在有機會參加晚上的彌撒,分享聖體聖事。舉行彌撒聖祭經常替代祈禱和九日敬禮。終於,神聖禮儀的搆成(由梵二會議發出的第一個文件)承認私人祈禱的地位。
九日經和其他敬禮的服務沒有就此消失。我還看到有的教區信眾在彌撒前或彌撒后聚集在一起公念玫瑰經。許多教區在封齋期拜苦路。一些教區和聖地舉行聖安東尼或求奇跡的九日敬禮。還有許多教區有五月份的敬禮,給童貞聖母瑪利亞的塑像加冕。(譯)
彌撒如何組成?
彌撒的基本格局可以描述為一頓飯。這并不是說這只是另一種飯,或我們忽略了作為祭獻的彌撒。一點也不。要點是,彌撒的格局,即使被看作是祭獻,是一頓飯。如果我們記得基本的餐式,我們可以理解彌撒的程序。
當朋友們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們坐着聊天:終究他們走到餐桌前,做飯前祈禱,傳遞食物和飲料,最后帶着吃剩的東西回家。在彌撒過程中,我們遵循相同的基本步驟:1)聚集,2)讀經,3)分享和4)投入服務。(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