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寬恕是什麽?

真正的寬恕是什麽?

本質上,寬恕的意思是要冒犯的,天主想要的人一方:誠實地生活,作為以天主的肖像所造的人,相似、反映他或她的選擇。

人們有時認為寬恕需要對自己撒謊——那種冒犯的行為或疏忽從未發生過,它并沒有真正的損害,等等。

那種寬恕的方法能讓人維持侮辱的情況,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或把某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為他人的沉迷或不良后果找借口不是寬恕。

寬恕不能改變過去的事實,但它能把他們放在不同的視角,一個更加有生命的觀點。為了那個原因,寬恕和真理是同盟,不是敵人。沒有有價值的東西能建立在謊言上。

看着鏡子誠實地告訴自己,寬恕某個人是合適的,‘我想要那個人像天主想要的那樣’。直到你能那樣說,你應該為有誠實地說它的恩寵而祈禱。當你能這樣做的時候,你會獲得自由。(譯)

濯足日(洗足星期四)是什麽?

濯足日(洗足星期四)是什麽?

濯足日(洗足星期四)發生了什么事,這個奇怪的詞的來源是什麽?

這個詞來自拉丁文 mandatum,意思是‘誡命’。在若131-20中,耶穌在最后晚餐中給祂的門徒洗腳。然后耶穌說,“ 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

洗腳是天主教在聖周四晚上主的晚餐彌撒的一部分。聖公會和一些其它新教也在那一天舉行禮儀。

在所有教會中,洗腳提醒基督徒寬厚、謙虛的服務是跟隨耶穌意義的重要部分。(譯)

天主為何不讓祂的出現讓人知道?

天主為何不讓祂的出現讓人知道?

我領洗為天主教徒,但我沒有信仰。我說我已失去信仰,但我並不肯定我曾經有過信仰。我有許多問題,我對相信許多聖經故事感到困難。為什麽那樣的事情不發生在今天?為什麽天主現在不讓祂的出現讓人知道?

你有足夠的信念問一些嚴肅的問題!那不是暗示你已經踏上信仰之路了嗎?你的問題表明你可能有比你意識到的更多的信仰。

不能肯定在聖經時代作出異乎尋常之事的天主今天停止作出那些事。例如,醫學科學能夠做許多驚人的事,人民通常視為‘科學’——好像天主不應該得到那份榮譽!

當我們對待生命的喜樂和痛苦的經曆時信仰隨着我們成長而成長。可能是,你現在再看一看許多你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那些是你曾經接受而現在成為問題的事?我們棘手的問題不會讓天主為難!

坎特伯雷的聖安塞爾姆(死於1109年)定義神學為‘尋求理解的信仰’。如果要成長,如果那個人的信仰要繼續,信仰需要提出問題。(譯)

諾伊曼和紐曼(Neumann and Newman) 是同一個人嗎?

諾伊曼和紐曼(Neumann and Newman) 是同一個人嗎?

最近大學裏有關紐曼俱樂部的討論。它以聖若望諾伊曼的名字命名嗎?為什麽拼法不同?

紐曼俱樂部以若望亨利紐曼(1801-1890)的名字命名。他是位英國聖公會牧師,於1845年成為天主教徒,兩年后授予神父聖職。他是著名的宣講者,牛津的導師,后來組織了愛爾蘭天主教大學。英國十九世紀最重要的天主教作家,1879年被任命為樞機主教。1991年被正式認可為‘可敬者’。

聖若望諾伊曼(1811-1869)生於波希米亞,二十五歲時來到美國,晉鐸后參加了贖世主會。1852年任費城主教,他幫助成立美國天主教會學校系統。他於1977年被列品為聖人。(譯)

‘ 在基督內睡着’是什麽意思?

在基督內睡着’是什麽意思?

在基督內睡着’和‘睡着了’兩個措辭在保祿書信裏找得到。無論你願意稱‘睡着了’或‘在基督內睡着’為比喻或委婉語,它的意思是‘死亡’。

我們自己用各種委婉語談論死者或死亡。我們說那些在基督內或平安中‘安寧’,我們說‘上主來臨並帶走了她’,‘在基督內睡着’也會幫助表達這個想法,當基督徒死亡時,那不是一切的終點。基督徒有復活和生命過后的預期。(譯)

耶穌在十字架上絕望了嗎?

耶穌在十字架上絕望了嗎?

耶穌感到被遺棄了嗎? 顯而易見祂是。祂被自己的門徒們遺棄,被過路人嘲弄,忍受極大身體上的痛苦。

但祂絕望了嗎?認為自己失去天主?

簡單地說,不。祂的話是祈禱,取自聖詠第二十二首,它以宏偉的希望之音結束。一個祈禱者沒有失去希望。呼喊天主,“吾主”意味信托。百夫長承認耶穌是天主之子。絕望不會導致那個反映。

再說,論神學的理由,我們知道耶穌沒有罪過,所以祂不可能犯絕望的罪。(譯)

聖母望過彌撒嗎?

聖母望過彌撒嗎?

我們在宗徒大事錄的開端(242)看到,“他們(耶路撒冷社團)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

更多的,在格前1120-33,保祿不僅談到聖體聖事的建立,還提到在格林多舉行聖體聖事中人的過錯。很清楚,宗徒的教會舉行聖體聖事。聖經沒有告訴我們聖母是否領聖體。然而估計聖母擘餅(彌撒)的時候在場

從宗徒大事錄也很明顯看到,早期猶太基督徒繼續去聖殿祈禱(宗31520)。估計聖母也會去聖殿。(譯)

聖爵杯灑出后我們應該如何清理?

聖爵杯灑出后我們應該如何清理?

羅馬彌撒一般指令239條說,‘如果任何耶穌寶血灑出,這地方應該清洗,水要倒入神龕。’所以,同樣,用來清洗聖爵杯、 聖爵碟、聖體容器的布要在神龕裏洗,這水要流入土地。

神龕是專用的,因為它直接把水排入教堂底下的土地,不是進入普通的下水道。如果沒有神龕,這洗過的水可以倒入園子裏清潔的不被踩踏的土地。第一次洗過這些布后,可以允許擰干,以普通的方法清洗。

要知道更多遇上聖體成分的意外情況怎麽辦,請看伯多祿J.埃利奧特寫的‘現代羅馬禮儀的儀式附錄’(依納爵傳媒)。(譯)

教會為何給嬰兒付洗?

教會為何給嬰兒付洗?

很明顯,嬰兒不明白:對信仰忠誠的變化,脫去舊的穿上新的,死亡和復活,新的生命,或分享基督的生命。然而,那些嬰兒的父母能明白,活出那些涵義,把它們傳給他們的子女。他們也能體驗社會生活中的這些理想的支持,那是非常重要的。

嬰兒受洗只有父母是真正的基督教信徒才有意義。如果他們不是,把他們的孩子加入一個呼吁為基督的使命而活的教會就意義不大。

為孩子授洗的禮儀強調父母一方信仰的重要性,當時對父母說:在要求給你們的孩子受洗中,‘你們接受訓練他們實踐信仰的責任。’實踐這個詞是關鍵;它召喚在父母一方做基督徒的榜樣。

孩子們通過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在家裏體驗基督信仰,學會做基督徒。‘家庭的教會’為地區和世界教會作准備。是在家裏,在家庭教會裏,孩子們首先學會基本信任,那是信仰的基礎。在家裏沒有信仰、希望和承擔義務的經驗,孩子們不能認識和理解更大范圍的教會。(譯)